西湖龙井百科西湖龙井品牌

炒茶王戚国伟的龙井村的正宗龙井 含专访视频

时间:2018-12-27 16:55

即使你喝茶喝到至臻化境,一泡茶汤水入口的前提,应该是能感受到它有着这类茶、这个规格的茶应有的标准。

而对于西湖龙井,特别是一级产区西湖龙井的口感标准,非遗大师戚国伟手下那饱满的绿茶口感能满足你最直接的要求。

不是所有的扁平茶都能称龙井,不是所有的龙井都是西湖龙井,更不是所有的西湖龙井都来自一级保护区。因此,一泡地道正宗的雨前西湖龙井,还需要有这些必不可少的条件。

地理,什么是一级保护区?

西湖龙井历来都是名茶,为了厘清近年来茶市内西湖龙井的地理乱象,杭州市启动对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保护。

西湖龙井茶传人戚国伟高清视频

只有产自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范围内,拥有“西湖龙井茶地理标志”、“西湖龙井证明标志”双标认证,才可称为一代名茶西湖龙井。

而在严格划分下,西湖龙井产区共168平方公里,分为一级保护区、二级保护区。一级保护区仅有50平方公里左右,产区面积小、年产量低,所产的西湖龙井茶口感地道、品质上乘,即便价格较高也年年供不应求。

这款雨前茶,原料采摘自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龙井村,且拥有双标地理认证,是正宗的核心产地西湖龙井。

采摘,龙井村的雨前茶层次感明显

它采摘于谷雨前的龙井村。龙井村,西湖龙井最好的茶就产自这个范围,除了历史文化的底蕴以外,它优厚的地理条件,使得西湖龙井在历史中延续下来长盛不衰。

龙井村有一个特殊的小气候,它南北两面都有高坡,气候在此形成了一个环流,对茶叶生长非常的好。

戚国伟的这款茶是谷雨前采摘,一芽二叶标准,芽叶长度基本相等,芽叶成熟度高,积累了丰富的内含物质。

他使用了滋味浓醇的群体种原料拼配外形姣好的龙井43号原料,炒豆香与嫩栗香交织而生,吞咽后花香浮现,呈现出强烈的层次感,汤感饱满舒适,适口度极好。

工艺,做到你喜欢喝就对了

“做到老百姓喜欢喝,这一杯肯定就是好茶。”戚国伟对自己制茶如是说。但要让人喜欢喝的标准西湖龙井,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。

戚国伟手中的西湖龙井,有着标准的口感。因为他是龙井村中世代做茶的大姓戚氏传人,你能喝到的,是龙井村世代传下的技艺。

他12岁入行,制茶迄今已近60年。对于西湖龙井茶,戚老有着老一辈茶人近乎执拗的品质坚守:宁可劳作低产,不能落于平庸,否则便是辱没了西湖龙井千年盛名。

他是西湖地区远近闻名的炒茶王,一身炒茶绝技自不待言。他还是西湖龙井原产地保护政策的重要推动者,并作为资深专家参与了各项政策与标准的修订。

所以在他手下,炒茶也变成一门艺术。他有其独特的炒制手法,但这些炒制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,要根据茶叶大小、茶叶的嫩或老,根据双手、双眼感官、感受的不同,相应改变制作手法。

唯有炒茶师通过多年的摸索,将匠心与经验融入茶中,才能保证西湖龙井的标致之味。

这款标准的一级产区雨前西湖龙井,干茶芽叶扁平,色泽嫩绿与深绿相间,外形较均匀整齐,干茶带有炒豆香。

茶汤嫩黄清亮,炒豆香与嫩栗香交织,茶汤绵柔平和,有鲜醇感,两水苦味略有浮现,但瞬间化开,回甘生津的同时口腔有花香透出,显喉韵,嘴角鲜咸喉底甜润,留香持久。

戚国伟,一个国家级“茶农”50余年对西湖龙井的坚持

“作为茶农来说,把自己的茶叶搞好,也是一个荣耀。我们把这个茶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,做到老百姓喜欢喝,这一杯肯定就是好茶。”戚国伟对于自己做茶如此轻描淡写。

然而在他手上那由红肿、发黑、起泡、蜕皮循环而成的老茧却告诉我们,这位肩负起西湖龙井“国家礼品茶”重任的老人,绝非是轻描淡写能说透的。

“担子越重,脚步就得迈得越稳。”戚国伟如是说。

戚国伟——西湖龙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龙井村戚氏传人之一,杭州西湖龙井茶商会会长。

“把龙井做好”是周总理对他的嘱托

戚国伟就长在狮峰山脚下。他是龙井村戚氏的茶业传人之一。

《戚氏宗谱》有记载,戚舜畴在康熙年间迁来龙井村,其后戚衮荣在附近山岭种茶数百株,每年春二三月间用指甲采下茶叶,制成茶称为雀舌、旗枪;他善制茶和品茶,茶制好后妥善包装和贮藏,有客来便取出煮水泡饮,备受赞颂。

戚家是龙井村的几大家族之一,世世代代以种茶为生。戚国伟从小就知道如何种茶采茶,12岁便开始了炒茶。

从那时起,龙井茶于戚国伟,或许就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,无处不在。

而周总理在他年轻时的一句话,更加将龙井茶的种子种到了他心里。

1962年4月的一天,周恩来总理陪同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到杭州梅家坞考察。当时的戚国伟正就读于西湖茶叶中学,上午念书,下午学茶。

他作为茶农代表向周总理献花,之后更在周总理走访学校时,得到了总理的亲切问候。“这个龙井茶很好……你一定要把它做得更好。”周总理对戚国伟语重心长地说。

于是在这个午后,戚国伟坚定了把龙井茶作为毕生事业来做的决心。而50多年后的现在的戚国伟,无论去到哪里,身上总要带着一个茶杯。他早已离不开茶叶的陪伴。

手上的厚茧是“炒茶王”的证明

传统手工炒制技艺是西湖龙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可以说,非独特程序和手法不能制成西湖龙井。戚国伟曾是西湖龙井的炒茶王,他的手上功夫非常了得,但却不是一日练就的。

“辛苦,不容易。”是戚国伟对手工炒茶练习的最大印象,特别是在那个没有机械辅助的时代。直到现在,他都记得自己当年炒茶的辛苦。

“在我们那一代炒茶叶呢,如果说当天采下的茶叶,经过摊放以后,第二天就要把它全部炒完,如果说量增加的话,那么炒到一天一夜,炒到天亮,都要炒。”他一边摩挲着自己的手一边说:“炒茶的时候手上会起泡,而这个泡变茧,茧又起泡,泡里面还会化脓,是很痛的。”

已年过花甲的戚国伟如今已经很少自己动手下锅了,但如果你不经意间看到他依然留有厚茧的手,你便能想象到他对手艺极致的追求。

在戚国伟手中,炒茶是艺术的工艺,而且还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
西湖龙井的炒制,包括了在高温的锅里完成的“抓、抖、搭、拓、捺、推、扣、甩、磨、压”等十大手法。

而戚国伟会根据茶叶的大小、茶芽的嫩或老等情况的不同,手法也随着茶叶的演变过程来做:“主要根据感官、感受的不同,十大手法交替进行做。”而这些,也是要经过多年的摸索,才能做这一点。

经过戚国伟悉心制作的茶,是西湖边上的一道亮点。

“国礼茶”既是他的责任也是荣耀

说到戚国伟与他的“贡”牌龙井茶,就不得不提到“国家礼品茶”,在戚国伟口中,这是那些年最让他挂心的一件事。

从20世纪50年代起,西湖龙井就被选为国礼。80年代统购统销结束之后,制作国家礼品茶的任务,落在了戚国伟的身上。

80年代那会儿,对国家礼品茶承担者的政治要求很高,而戚国伟无论家庭背景、政治素质、制茶技术都表明,他的确对得起这个重任。

让戚国伟至今印象深刻的是,一天,政府人员来找他,拿出几包不同村子出产的龙井茶,让他辨认。这些茶叶在普通人眼里“外相差不多”,戚国伟却从茶叶形态、色泽、香味这些细微差异上,说出了每一种茶叶属于哪个村、哪个山头,这让考察者敬佩不已。

就这样,如戚国伟所说,国家礼品茶他一做就是30年。而对于此,他的言语里流露出更多的是他这个年纪所持有的那种谨小慎微、一丝不苟,以及义不容辞的责任感。

这种责任感,除了对国家任务的高度负责外,更多的,是要保护和传承西湖龙井这脉文化的决心。

好喝,是他作为一个茶农的坚持

除了手工炒茶上的成就,戚国伟还是西湖龙井茶事功勋人物,戚国伟曾参与了对西湖龙井多项标准的制定。

每年收茶时节,狮、龙、云、虎、梅5个山场的茶农卖茶时,戚国伟都要亲临现场把关质量。

同时,他也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茶叶商会会长、杭州市西湖区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……戚国伟在西湖龙井茶界的地位,可见一斑。

“我到现在为止就是一个茶农。”戚国伟自身非常低调,这简单几个字,却囊括了他作为一个制茶人,对茶叶最真挚的情感。

戚国伟曾说过,品评的时候,一杯好的西湖龙井,就是香味加上有一点回甘味,和这个茶冲泡的“色、香、味、形”都完整体现出来。

当我们结束采访,和戚国伟一起从茶园走回茶厂的路上时,他手中紧了紧不离身的茶杯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其实作为一个茶农,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定义。做到老百姓喜欢喝,这,就是一杯实实在在的好茶。

版权声明: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

金骏眉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:13967181121 金骏眉茶叶客服QQ号QQ号:5131798
西湖龙井百科
西湖龙井商城